12则故事精选:秋节的小故事,儿童睡前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2则关于秋节的睡前儿童故事,点击查看更多睡前儿童故事秋节的睡前儿童故事:(1):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秋节的睡前儿童故事:(2):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多米,用珍珠草扎成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很是热闹
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
不管这传说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国是龙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值得珍视的如今大坑区的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总指挥及指挥外,安全组等等轮番舞龙者达三万多人
秋节的睡前儿童故事:(3):
客家人过中秋吃月饼赏月等习俗与全国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称八月节或八月半
每逢中秋圆月升起时,客家的人们早早便在庭院楼台,或屋前的禾坪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花生柚子等果品,准备敬月光活动
拜过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赏月吃东西赏月是大人们的事,小孩子一般不会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赏月,而是在皎洁的月色下追逐嬉戏,此时是他们的天堂而吃东西则是有些讲究的家长往往先让大家吃这些祭过月神的祭品在华夏祭祀文化中,有这样的传统,就是在神主享用后,祭者常常会把祭品分吃掉,这样整个祭祀礼仪结束我们分吃过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赐福,一方面履行了传统的祭祀文化梅县人的说法是,吃了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气的,吃了会更吉利
在梅州,除了月饼这个传统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中秋食品外,柚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食品,品种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而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义的像剖柚子叫柚,带有驱邪的意思在里面也有说剥柚子皮是剥鬼皮,寄寓了驱邪消灾的愿望
客家地区的月饼,除普通月饼外,有五仁月饼,还有一种用糯米粉加糖压制成大小不一的圆形糕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但客家人始终继承传统饮食文化又在发展民间饮食文化,而中原遗风始终不变
秋节的睡前儿童故事:(4):
月亮里的嫦娥仙子,是中国神话中上古神话里的人物,是我国古代上古时期传说中帝喾(帝喾是三皇五帝之)之女、后羿的妻子,长的貌美非凡。原本称做姮娥,但因西汉时期汉文帝刘恒的名字中有个恒字,为了忌讳而改称嫦娥,又被称作常娥。还有传说嫦娥本姓纯狐,名嫄娥。
神话中因偷食后羿自西王母处所求得的不死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宫之中。
东汉之前,无任何资料显示嫦娥与羿是夫妻关系,直到高诱注解《淮南子》才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据说嫦娥与后羿开创了夫妻制的先河,后人为了纪念他们,演绎出了嫦娥飞天的故事,民间多有其传说以及诗词歌赋流传。
在道教中,嫦娥为月神,又称太阴星君,道教以月为阴之精,尊称为月宫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元君,或称月宫太阴皇君孝道明王,作女神像。
《吕氏春秋勿躬》有句云尚仪作占月,清人毕沅作注说:尚仪即常仪,古读'仪为'何,后世遂有嫦娥之鄙言。
另有观点认为:姮娥原先写成恒娥,即《山海经大荒西经》所记生月十有二之常羲。
秋节的睡前儿童故事:(5):
山东省有些地区,中秋之夜有抛帕招亲的习俗是夜,于广场中搭一彩台,布置成月宫景状,并设玉兔桂树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在欢庆歌舞之后,姑娘们将一些绣着不同花色的手帕向台下抛去如有观众接得的手帕与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台领奖有些未婚的小伙子在交还手帕时,若受嫦娥喜欢,则可以戒指相赠此后,双方可以交友往来,情投者便喜结良缘
秋节的睡前儿童故事:(6):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事,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秋节的睡前儿童故事:(7):
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远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下了九个多余的太阳,解救百姓于水火这中。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的妻子,叫嫦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将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不料,此事被后羿的门客蓬蒙看见,蓬蒙等后羿外出后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当机立断,取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后,身体立刻飞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来后,侍女们哭诉了一切。悲痛欲绝的后异,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她惊奇地发现,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圆,特别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忙命人摆上香案,放上嫦娥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肖息后,纷纷在月下摆上香案,向善良的嫦九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秋节的睡前儿童故事:(8):
据说,在天宝初年某一个中秋节的夜晚,玄宗正在宫中赏月,那位被玄宗请到宫廷传授神仙之术的叫罗公远的大师,过来对玄宗说:“陛下能否和臣到天上月宫中一游呢?”
玄宗马上表示同意。
于是,罗大师取过一根桂树枝(有说是手杖)向着空中掷去,桂枝化作了一座银白色的天桥。罗公远邀玄宗与他同登此桥,走了好远,眼前突然出现了华美壮观的宫殿,罗公远告诉玄宗这就是月宫。
这时,数百名仙女在广庭翩翩起舞,而且伴有美妙的音乐。
玄宗一下子被吸引了,不知不觉上前询问:“这是什么曲子啊?”
仙女们回答:“此《霓裳羽衣》也。”
玄宗如醉如痴,他本来精通音律,于是把曲调默记于心。罗公远又把玄宗带回了人间的宫殿,回顾刚才走过的天桥,已经渺然不知何处了。
儿童故事童话故事网欢迎您
秋节的睡前儿童故事:(9):
上海中秋节风俗,有祭月和烧香斗等祭月时,当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供以月饼瓜果毛豆芋艿和藕等食物,还供有执着捣药杵站立的玉兔月宫符画旧以月属阴,祭月时由妇女先拜,男子后拜,也有说是男人不拜月的,祭月完毕,一家吃团圆酒赏月饭等妇女回娘家暂住的,中秋夜必须返回夫家,因为这是团圆节的缘故中秋夜出游赏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妇女们结伴夜游,称为踏月上海小东门外的陆家石桥,桥下面水中荡漾的皎月倒影,与天空中的皓月形成美妙对照因此中秋夜游人如织,争相观赏这石梁夜月在上海很有名气,被称作沪城八景之一
上海民间还有烧香斗的风俗所谓香斗,也有称为斗香的,是由纸扎店制作的,形状四方,上大下小,大的四周各宽约有二尺多香斗四周糊着纱绢,绘有月宫楼台亭阁等图画,也有的香斗用线香编绕而成,斗中插有纸扎的龙门魁星以及彩色旗旌等装饰上海中秋节烧香斗的场面,向以南园为最盛此外,城里城外许多大桥的桥堍都点燃有特制的大型香斗
秋节的睡前儿童故事:(10):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合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经商的吐蕃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元代末年,各地农民无法忍受统治者的残暴统治压迫,刘伯温组织农民起义,特制大圆饼,内暗藏字条,约定八月十五起义,以互赠的办法把字条夹在饼中传递消息,起义成功,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了,直到今天,成为中秋节的象征
小时候,吃的是自已家做的月饼,如今的品种除了传统的豆沙五仁椰蓉莲蓉蛋黄月饼外,什么水果月饼野菜月饼雪糕月饼,冰淇凌月饼等,南方的北方的,苏式的广式的等新品种也越来越多各式各样,应有尽有,月饼成为中秋节必不可少的美食!
秋节的睡前儿童故事:(11):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刮打刮打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秋节的睡前儿童故事:(12):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自古以来,月饼作为合家团圆欢聚的象征,是中秋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那么,中秋节为何要吃月饼呢?专家日前对此进行了解释
天津市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说,关于中秋节吃月饼习俗最早形成时期,史籍中没有十分确切的记录其实,月饼成为中秋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
最初,月饼是用来祭供月神的祭品到了汉代,已有蒸饼胡饼汤饼等点心,但那时并不是节日食品在古代,每逢中秋,人们都要用精制的糕饼来祭供月神祭供完毕之后,全家人再将糕饼分吃,表示合家团圆
专家指出,月饼作为一个专用名称,最早见于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和周密的《武林旧事》那时,它也只是一种普通的饼状食品现在,月饼已成为我国的传统糕点由于我国制作月饼历史悠久,各地又采用不同的原料和工艺,也就形成了具有独特地方风味的月饼,其中最著名的有京式广式苏式滇式几种
月饼成为中秋节正式的应节食品,始于明代在明代的各类书籍中,开始出现了大量有关中秋节吃月饼的描述
专家表示,中秋节民间家家吃月饼的习俗,与历朝历代越来越盛行的赏月活动,也是密不可分的从最早只是一种普通的饼状食品,到后来成为人们寄托自己美好情思的应节食品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