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我十二岁,上初中一年级。一天下午放学后,老师给我们全班学生下达任务:“每人刨5支
树根,第二天上学时交给班主任。”学校要
树根是为了育树苗卖钱,弥补经费欠缺。这种给学生分派劳动任务的做法叫勤工俭学。我和另外两位同学回我家取了一张铁锨,就直奔村前的伊河滩去。因为我们知道,伊河滩边的田埂上有不少生产队栽种的泡桐,棵棵树径都比碗口粗,
树根自然也小不了。来这里挖
树根,既省力又不会被人骂成是毁树的缺德鬼,可以轻轻松松地完成任务。来到绿油油的麦田边,沿着一条小渠,我们向前面几棵大树走去,一心想挖一些大的树根。也许是老天被我们感动,走着走着,我眼前忽然一亮:鱼!只见一条一尺多长的鲇鱼摆着尾巴,在距我们三四米远的水中游动。可能是水太浅的缘故,鱼儿游动起来显的非常吃力。像是看见了宝贝一样,顾不上脱掉鞋子,我们三人就扑扑通通地跳进水中,一齐动手捉鱼。鱼儿受到惊下,猛地向前窜去,尾巴搅起的水花,打湿了我们的衣服。但此时我们根本顾不得什么,又是赶,还是堵,围追堵截,前后夹击,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鱼儿捉住。看着这条足有三斤重的鲇鱼,我们一时不知该咋处理。还是姓杨的同学有主见:干脆把鱼拿到城里卖掉,每人分俩钱花花算了。于是,我们用柳枝将鱼儿串起,轮流拎着来到县城电影院前。此时天已擦黑,见几个半截身子湿透的小孩,拎着条鱼儿,立即有几个人围过来问鱼儿咋卖,因在路上已商量好了价钱,我脱口说道“一块五”。这时一个老头说:“鲇鱼不值钱,一块钱给我吧。”我说:“不行,最少也得一块一”,那老头没再说什么,从兜里掏出一元一角钱递给我,将鱼儿买走。拿到钱,借着树影下昏暗的灯光,我们开始了分账:每人三角六分,剩2分钱没法分,我当即走进医药商店,买了6个润喉片,每人分得2个。平生第一次挣钱,又吃了润喉片,心里甭提有多高兴,至于上交树根的任务,早已被我们忘到了九宵去外。第二天上午上课时,我们才想起要交树根的事。这时,老师已走下讲台揪着耳朵把我们3人从座位上“请”起,让我们讲讲为啥不交树根。捉鱼的事我们自然不能说,因此只有一个劲的检讨。当天下午,我们又去补刨了树根,并且超额完成任务,又受到老师的一番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