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则故事大全:闻的故事,儿童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8则关于闻的儿童睡前故事,供各位参考,同时还提供了古诗文、作文、组词、词语、故事、好词好句。点击查看更多儿童睡前故事闻的儿童睡前故事:(1):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
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渝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释义意思是听到一百次不如亲眼见一次。表示听得再多也不如亲见可靠。
故事西汉宣帝时期,羌人侵入边界。攻城夺地,烧抢掠。宣帝召集群巨计议,询问谁愿领兵前去拒敌。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曾在边界和羌人打过几十年的交道。他自告奋勇,担当这一重任。宣帝问他要派多少兵马,他说:听别人讲一百次,不如亲眼一见。用兵是很难在遥远的地方算计好的。我愿意亲自到那里去看看,然后确定攻守计划,画好作战地图,再向陛下上奏。经宣帝同意,赵充国带领一队人马出发。队伍渡过黄河,遇到羌入的小股。赵充国下令冲击,一下子捉到不少俘虏。兵士们准备乘胜追击,赵充国阻拦说:我军长途跋涉到此,不可远追。如果遭到敌兵伏击,就要吃大亏!部下听了,都很佩眼他的见识。赵充国观察了地形,又从俘虏口中得知敌人内部的情况,了解到敌军的兵力部署,然后制定出屯兵把守、整治边境、分化瓦解羌人的策略,上奏宣帝。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北边疆。
闻的儿童睡前故事:(2):
阿凡提在一家饭铺前摆摊卖货。
一天,饭铺的老板对阿凡提说:阿凡提,你天天在我饭铺门前摆摊,天天闻着我饭铺抓饭、烤包子的香味,你应该付我闻饭香味的钱。
难道闻饭的香味也要付钱吗?阿凡提问。
那当然,不仅抓饭、烤包子收钱,它们的香味也收钱。不然我们到喀孜那里说理去。饭铺的老板说完,带着阿凡提来到了喀孜那里。
喀孜问阿凡提:阿凡提,这个官司该怎么打呢?
是的,喀孜先生,我天天闻着他的饭香,直流口水不假。但是,这位老板天天听着我数钱的钱响,起了歹意这也不假。我早已用钱响抵消了他的饭香。阿凡提回答道。
闻的儿童睡前故事:(3):
陈衡哲给胡适写信称先生,胡适回信说:你若先生我,我也先生你。不如两免了,省得多少事。陈女士回曰:所谓先生者,密斯特云也。不称你先生,又称你什么?不过若照了,名从主人理,我亦不应该,勉强先生你。但我亦不该,就呼你大名。还请寄信人,下次寄信时,申明要何称。胡适回:先生好辩才,驳我使我有口不能开。仔细想起来,呼牛呼马,阿猫阿狗,有何分别哉?我戏言,本不该。下次写信,请你不用再疑猜,随你称什么,我答应响如雷,决不再驳回。
胡适曾写过一首题为《朋友》的白话小诗: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五四运动期间,校长蔡元培经常离校,校务就委托胡适管理。校外的社会活动,蔡也多请胡适代表出席。故此,黄侃笑说胡适是一只绕着蔡元培上下翻飞的黄蝴蝶。
闻的儿童睡前故事:(4):
小奇在一家报社当记者,正值试用期。报社规定,试用期间,必须有一篇稿件刊登上版面的头条,否则就不能转正。眼看试用期将满,小奇心事重重。
小奇左思右想,决定请师傅王主编吃饭,借机讨教经验。果然,三杯酒下肚,师傅打开了话匣子:小奇,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们不仅要反映事件的真相,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读者的心理。你光小奇哪行啊?你还要大奇,更要出奇,出奇才能制胜!听了师傅的话,小奇似乎有点明白了。
几天后,小奇拿起相机上街,想找点新闻素材。他看到一个年轻的母亲跟在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女孩后面,鼓励孩子大胆朝前走。突然,树丛里蹿出一条大黑狗,猛地向小女孩扑去,咬住了她的手臂。小女孩的母亲吓得不知所措,小奇正要奔过去相救,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嘭的一声,大黑狗被人一脚踹倒,好在小奇正巧抓拍到了这凌空一脚的精彩画面
小奇定睛一看,刚才飞腿救人的原来是一位靓丽的年轻姑娘,其实呀,那狗是条流浪狗,它饿坏了,而小女孩手里又拿着一根火腿肠,这才把狗给引来了。小奇赶紧上去采访:姑娘,你真是太勇敢了。我是报社的记者,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是干什么工作的?姑娘笑笑说:名字就不必说了,我是一名JC,刚从警校毕业不久。
第二天早上,报纸社会新闻版的头条是这样的:女JC殴打流浪者,并抢走其午餐火腿肠。
这新闻够抢眼的,不知道小奇成为一名正式记者的梦想能不能实现
闻的儿童睡前故事:(5):
富弼,宋朝河南人,字彦国,死后谥号文忠,所以先人称他为富文忠公。据宋人陈长方编撰的《步里客谈》说,富弼少年时,勤学,器量很大,碰到有人辱骂他,他好象没有听见一样。旁人通知他:“有人在骂你哩!”他绝不在意,说:“恐怕不是骂我吧?”旁人又通知他:“那人指名道姓地骂你哩!”他依然绝不在意,说:“不会吧?天下同名同姓的多着呢!”
闻的儿童睡前故事:(6):
范仲淹,字希文,宋仁宗时吴县人,为人内刚外柔,他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范仲淹做相州刺史时,他妻子来信,将伊字写成了尹字,他回信说:料想伊家不要人了?妻子只回了一首诗,颇有深情厚意,诗曰: 问将小书作尹字,情人不解其中意。与伊隔离几多时,身边少个人儿睡。
范仲淹任杭州太守时,不少人因为有他的荐书而获升迁。有一位县巡检苏麟多年在外,未获提拔,深为不平。有次因事入范仲淹府中晋谒,便趁机献诗一首: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范仲淹知道了苏麟的用意,便为他推荐,苏麟因得升官。
闻的儿童睡前故事:(7):
骗子闯进了紫禁城
民间有句俗语叫挂羊头卖狗肉,意思是表里不一,有名无实,是一种欺骗行为。明曲中有一首《卖狗悬羊》,作者是薛论道,讲的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十分有趣。
【双调水仙子】卖狗悬羊
从来浊妇惯撇清,又爱吃鱼又道腥,
说来心口全不应。
貌衣冠,行市井,
且只图屋润身荣。
张布被诚何意?饭脱栗岂本情?
尽都是钓誉沽名。
不贞洁的女人,虽然放荡不羁,但却很擅长表明自己的清白;又喜欢吃鱼,又嫌鱼腥,这些都是心口不一。一个人外表儒雅,内在龌龊,这样的人追求德行是假的,贪图富贵是真的。公孙弘虽然粗茶淡饭,但那不是朴素,都是沽名钓誉的举止罢了。
闻的儿童睡前故事:(8):
在古代,准考证称为浮票。现在的准考证都有考生的照片,是为了便于监考官验明考生身份。然而,在没有照片的古代如何验明考生身份呢?
清朝参加科举的考生,考试前每人发一张票据和座位便览。为防止,准考证详细地记载着考生的身高、有无胡须、胎痣等特征。
《履国丛话》记载一个故事:有位叫胡希吕的朝廷视学在南京巡视考务,核对相貌图时,把上面微须的微字解为无字。所以,凡是脸上有微须的考生都被他审定为人图不符,赶出考场。这可急坏了那些有微须的考生,他们同胡希吕争辩起来。胡希吕固执己见,怒斥学生:汝等竟不知微作无解耶?
一个微须的考生一听,哈哈一笑,反驳道:依您之见,孔子曾微服外出,是不是把衣裤脱个精光外出?当今圣上下江南均微服私访,该如何解释?胡希吕被驳斥得无言以对,十分尴尬,只得让那些微须的考生重新进入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