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三月,家
书抵万金”,古时交通不发达,战争中的
书信更是难得。不仅是因为家书难得,更因信中饱含着亲人浓浓的情感,家书才会抵万金。在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电子邮件无处不在,但
书信不应该、也无法被电子邮件取代。
一份亲手书写的
书信能更好地表达人们的情感,增进人们感情的交流。隽秀的字迹,整洁的版面,让人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寄
信者的用心。若是电子邮件,统一机械的字体,虽然整齐,但却看不出寄
信者的内心感受。再者,电子邮件,很容易会使用统一的语调,让人无法感受其冷暖,真诚与否。打开一封信,传来淡淡的墨香,熟悉的字体映入眼帘,友人亲切问候与笑声在耳旁回响,心中的暖流被诚恳的话语勾出,一发不可收拾。这种温暖,这份欣喜,是电子邮件无法带给我们的。书信,满载着我们的情感,向远方的他送去。我们的一份份感动、温情,只有通过书信,才能准确无误地到达对方的心中。
书信,能使人与人之间更加亲密。电子邮件的快捷,的确使人之间的交流更为频繁,但这并不代表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手机的发明与应用,带人们进入的新的时代,但随之,人们发现,正是手机的便利,使人们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同一层楼的同事间,往往是用电话交流而不是面对面地讨论。于是,在一个非常近的地理距离里,人们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长此以往,对对方的了解便越来越少,人与人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而电子邮件,也因快捷,而使他失去了魅力。而那封用牛皮信封包着的信,在你等待多日后,终于,带着友人的关怀,来到你的手上,揭开你脑中尘封的记忆,找回那些流逝了的美好回忆。然后再次将回信寄出,等待对方的来信。在等待的日子里,我们期盼着,想象着,纠结着,随着时间的推进,兴奋与激动也在叠加着,知道收到来信的那一刻,所有的心情一并激出。怀揣着这样的心情,这封信也变得格外的珍贵。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越不懂得去珍惜,越是难得的,人们越会重视,书信如此,信中所含的情感更是如此。放在电子邮件中的感情,由于人们的关注度减少了,语句中的关切、温情,也会随之减少。怀有珍惜的态度,时刻都认真地阅读对方的书信,能使双方更加亲密。因此,书信能使人们更亲密。
由此看来,书信不应该被取代。再者,书信也不能被取代。道歉信,能打动人的,往往是书写体。录取通知书,若是全都用电子邮件,就很容易被人篡改,岂不混乱?况且,许多打动人心的文字,我们都想反复阅读,而书信,可以永久保存,不会有错误删除、过期无效的危险。因此,书信不能被取代。
时间在不断地向前推移,科技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电子邮件,无疑方便了人们的交流,但书信作为情感的良好载体,不应该也不能被取代。被烙上一个时代的烙印的书信,一直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它一直感动着别人。因此,书信,无法被取代。